“FISH”是鱼,也是“荧光原位杂交”(一种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今天咱们一起来对它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
咱们先搞明白什么是荧光原位杂交
它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
在原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简单来说
它是一种利用不同颜色来标记探针
探针和靶序列双链DNA变性后杂交
接着通过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下一步研究。
1969年,Gall,Pardue和John等人,分别独立建立了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
1974年,Evans,第一次将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基因定位的准确性。
1975年,Manning等最先在溶液的分子杂交中,使用非放射性标记,通过细胞色素C将生物素与RNA分子连接起来。
1981年,Langer等建立了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1985年,原位杂交技术被引进到植物。
1986年,Cremer与Licher等分别证实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间期核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可行性,从而开辟了间期细胞遗传学研究。
初步了解结束,我们进入FISH核心,一起来了解实验过程中探针担任的角色。
探针(probe)指用来检测特定基因或转录产物存在或表达的DNA、RNA或寡核苷酸序列。
实验过程中选择的核酸探针有三种:化学合成、克隆和PCR。
RNA探针合成
DNA探针合成
关于探针合成
德奥平拥有
国际领先的化学合成技术
自动化的生产设备
严格的质控标准
多种修饰类型
可提供g级高超纯引物
满足你的工业化需求
订购单模板下载
根据化学组成,探针可以分为DNA、RNA、PNA及寡核苷酸探针。
DNA探针应用最广,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克隆或PCR技术获得。
RNA探针一般用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克隆的DNA序列获得。
PNA(肽核苷酸)探针是一类新分子,其结构与DNA相似。但在PNA中,没有核糖-磷酸基骨架,其骨架是不带电的肽链(聚酰胺)。
寡核苷酸探针是根据探针靶序列的碱基顺序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单链DNA,其长度为15-20核苷酸。仅适用于对重复单位较短的高度重复序列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为了确定探针是否与相应的基因组DNA杂交,需要对探针进行标记,方便在结合部位获得可识别的信号。
荧光原位杂交的探针一般用荧光素或地高辛进行标记。
探针标记的方法采用均匀标记和末端标记。
随着FISH的广泛应用
它本身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最初的用一种探针发展为用多种探针
即(单色荧光原位杂交、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我们也是一样
要不断的进步
END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
相关推荐
MORE>>
在线客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电话咨询
请选择客服进行聊天